全国教育大会9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我校干部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徐耀宗:第四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教师享有崇高社会声望、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表达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教师职业的尊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切实做好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激发了强大动力。建设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育人机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社会服务能力的基石。作为新疆首所公办职业本科大学,学校将以深化教师评价体系改革为重点,构建潜心育人的教师评价体系,引导教师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抢抓数字化赋能机遇,在育人、教学、职业技术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创新与突破。进一步激发教师教书育人潜力,提升教师职教素养和育人能力,推动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引导教师积极融入自治区九大产业集群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全力以赴建好职业本科大学,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美好期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副书记、副校长杨贵泉:第四十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央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体现了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关注,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关注,意味深长、意义非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赋予教育和教师更加重要的使命,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人民教师无上光荣”这八个字的千钧之重,令我们备受鼓舞。职业教育承担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责任和使命,作为新疆首所公办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我们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职业教育类型不动摇,坚持扎根“三农”不动摇,推动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一体两翼”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强化技术创新推广和社会服务,探索“职教出海”新模式,打造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新高地,培养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区,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贡献新疆农职大力量。
2024年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海波教授:从“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到“让教师享有崇高社会声望、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念兹在兹,关怀备至,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备受鼓舞,充满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不断加强学校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完善“引、培、兼、评”教师团队建设机制,深入实施“目标导向、自主发展、成果激励”三维驱动教师素质能力评价模型,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王学利教授:昨天在北京京西宾馆习近平总书记接见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我荣幸的作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再次受到总书记接见,与所有代表一样心情无比激动。今天看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深刻体会到了人民的领袖爱人民、人民的领袖人民爱的深厚情感,体会到了党中央贴心的关怀和暖心的惠师体制机制的设计考虑。生逢盛世,遇到党和国家强国必先强师政策设计,是人民教师的福气!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教授柳旭伟,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农业农村部首届涉农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名课名师”、第五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自治区天山英才、自治区新疆工匠: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作为一名边疆地区农业职业教育战线上的教师,我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围绕中央赋予新疆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战略定位,紧紧围绕新疆优质畜产品产业集群战略,以新疆现代畜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为平台,以“金专业、金课程、金教材、金基地、金师”建设为抓手,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培养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农业强国人才而不懈努力!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农业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张双侠教授,自治区新疆工匠: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后,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我将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跟产业发展的步伐,主动服务国家农机装备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以“智能农机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平台,汇聚产教业资源,以加强“金专业、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的“五金”建设为基,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深度推进智能农机装备领域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融合衔接。为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具备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