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与方法》课是一种方法学,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选课。该课程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精神,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方法和创业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创新思维与方法》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较为系统地运用创新思维和TRIZ创新方法,帮助大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培养良好的创新思维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进行理性的逻辑思维,揭示问题的本质,确定问题的进一步探索方向,能根据技术进化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抓住机会来彻底解决创新问题,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就业能力、择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解决工作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概述
TRIZ创新方法包含:技术系统进化法则、最终理想解(IFR)、40个发明原理、39个工程参数和矛盾矩阵、物理矛盾和分离原理、物场模型分析、发明问题的标准解法、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科学效应和现象知识库九大理论体系。通过学习九大理论体系的对应方法,可以帮助大家科学有效的解决创新问题。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并初步掌握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包括有效的创新手段和创新工具,TRIZ中的创新思维方法;认识TRIZ的重要概念,理论体系,核心思想和发展趋势;了解从系统抽象的功能和具体的组件角度来分析系统;了解常见的因果分析的方法和资源分析的分类;通过TRIZ技术系统中的S曲线和八大进化法则,了解技术系统进化路线的基本规则,判断现有产品成熟度和预测新技术的发展方向;熟悉40个发明原理,并掌握常见的发明原理;了解技术矛盾与矛盾矩阵,物理矛盾与分离方法;定义矛盾的流程,解决矛盾的方法和工具。
技能目标:改变思考问题的模式,能够运用TRIZ中的创新思维方法系统思考问题;掌握系统分析的流程和方法,能够系统分析中的功能和组件角度来分析解决系统问题;利用矛盾矩阵求解技术矛盾,利用分离方法求解物理矛盾;应用TRIZ理论中的40个创新发明原理,并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创新问题;通过训练,初步具备运用TRIZ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产生有效的方案;掌握创新工作方法,应用所在专业学习中,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踏实肯干、积极向上,不畏困难探索的工匠精神;转变思维方式,自觉提升创新方法,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组织协调能力。通过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精神和再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工作方法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用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就业能力、择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努力造就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知识扎实、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引导大学生把“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结合起来,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结合起来,把“学习继承”和“创新创业”结合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的高素质人才。
上一页:创新创业学院课程开设情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