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丑武江,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35年如一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全面深化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先后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8年,他荣获了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所带的团队荣获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013年,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一、创建国家示范专业——事业发展的引领者
新疆是农牧大区,地处边陲,人才溃乏,基础贫薄。在这样一个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农业艰苦行业,要办好高职教育,办出国家一流水平的涉农专业,这是课题,更是责任。
丑武江带领他的团队交出了优秀答卷。
创新办学体制,实现政校企合作办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落实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早在2003年丑武江及其团队就开创了政校企合作办学先河。

2003年,为满足新疆畜牧业大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由昌吉州政府牵头,学院动物科技分院、昌吉州畜牧局、11家畜牧龙头企业共同组建了昌吉畜牧学院。昌吉畜牧学院实行办学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大型龙头企业的董事长担任理事长,昌吉州畜牧局局长担任院长,丑武江同志担任常务副院长,主持日常教学工作。它构建了一个“政府牵头、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实施、多方受益、互惠多赢的平台”。第一次把政府、行业、企业与高校紧密地结合了起来,第一次让政府、行业、企业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第一次实现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院就培养什么人才的愿望。
学院与昌吉州共同组织实施了“百千万畜牧人才培养工程”,用5年时间,为昌吉州培养了百名掌握高级畜牧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级人才;培养了千名熟练掌握畜牧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培训了万名畜牧从业人员,为新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在丑武江及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昌吉畜牧学院办学理事会成立8年来,由最初参加的11家畜牧龙头企业发展到56家,并按专业方向成立了养牛理事会,养羊理事会、养猪理事会等9个理事会分会,涵盖了养殖业的整个产业链。截至目前,学院已为大中型畜牧企业输送2000余名高职毕业生,为昌吉州、县(市)、乡(镇)培训三级畜牧从业人员10000多人,畜牧兽医技术骨干1500余人;每年为基层培训春秋季防疫技术人员1000人,培训动物胚胎移植技术人员100名,参加大规模春季防疫工作5000多人次。
昌吉畜牧学院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昌吉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畜牧业发展。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企业中办学。多年以前,职业教育传统教学模式是“三阶段”:先文化基础课,再专业基础课,最后是专业课。
在教学过程中,丑武江发现:“黑板上养牛,课本上种田”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授课方式极易造成教育与生产实际脱节,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要。
畜牧业是新疆的主导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首要解决的就是人才问题。我们太需要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了。”大型畜牧龙头企业负责人如是说。一面是企业苦苦寻求急需的技术人才,一面是毕业生就业无门。
丑武江和同事们开始了新的教学模式探索。2002年年初,他提出了:“把教学班级搬进企业,把课堂设在车间。学生在干中学、教师在做中教”的全新教学模式改革理念。2002年秋季开学,动物科技分院养殖专业的24名大学生进驻新疆金牛股份有限公司,定名为“金牛班”,于是,工学融合、在企业中办学--“金牛班”人才培养模式诞生了,24名大学生的大学生活从养牛开始。
“金牛班”以企业生产流程为学习主线,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教学活动,理论教学镶嵌于实践教学之中。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入该企业的各个岗位顶岗工作,完成生产任务,接受企业规范化管理,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实现了“教学做”合一。
2005年第一届“金牛班”毕业,学生全部实现高质量就业。“金牛”模式是校企合作、工学融合人才培养的一个大胆尝试,实现了职业教育让社会满意、企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的效果。《中国教育报》自2003年6月18日在头版以《“零距离”办学理念》为题报导了“金牛班”的办学之后,又多次跟踪报道了“金牛班”的办学情况。
2005年6月,教育部原部长周济视察学院时对“金牛班”模式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你们创造的“金牛班”等一系列工学模式,走在了全国职业院校的前列,为全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宝贵的经验。并与“金牛班”师生亲切合影留念。
2006年11月,丑武江带领动物科技分院全体师生参加了教育部全国示范院校重点专业创建,通过不懈努力,畜牧兽医专业被教育部选定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2008年,昌吉畜牧学院社会化办学体制案例参加了教育部示范院校建设成果交流,为其他院校提供了借鉴,昌吉畜牧学院社会化办学体制辐射到新疆其它地州乃至西北地区。2009年,《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创新与实践——社会办学模式研究》获第五届自治区教学成果三等奖。2010年学院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获得优秀等次,畜牧兽医专业被评为优秀建设专业。
丑武江从开办“金牛班”的成功实践中得到启示,在此基础上,他先后主导与企业合作,开办了以企业名称命名的“泰昆班”、“天康班”等“订单班”。 这些“订单班”,成为学院加强校企合作,推进订单培养,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靓丽名片。动物科技分院70%的学生参加了校企合作班。这些学生毕业后不用自己再去找工作,直接就在实践学习企业就业。目前,畜牧兽医等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100%,有的单位还为看中的人才打起了“争夺战”。
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在学生眼中,他是一位严师,事无巨细,言传身教。虽然担任领导职务多年,但一直坚持为学生授课,先后担任“养牛技术”“家畜人工授精技术”“家畜解剖与生理”三门课及毕业生实习指导,年均约180余学时教学工作量;在所担任的课程教学中努力创造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强化学生学习责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稳定的专业兴趣。在每门课程的教学中,做到认真分析相应专业岗位的需求,来确定课程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基础与特点,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坚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和现场教学的方法。上课前做到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认真组织好每一堂课,在学生中赢得了很好的声誉,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教科研成果突出,学校的一面旗帜。主持指导“养牛技术”、“动物微生物”两门国家级精品课建设;担任“养牛技术”国家教学团队带头人;主编“新疆牛病诊疗处方精选”“新疆羊病诊疗处方精选”,副主编“新疆猪病诊疗处方精选”;主持“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国家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高职动物防疫与检疫国家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参加“教育部农业高职体制改革项目”。主持昌吉州级自然课题1项,学院级自然课题1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
“普高成绩看高考,职校成绩看大赛”。丑武江精心钻研大赛项目,在分院组织学生全员参与,精心挑选并培训学生。在他的带领下,他的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两个一等奖、二个二等奖,他也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项。
二、情系“三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开拓者
丑武江同志始终坚持“教学服务农业生产、科技带动农民致富”办学指导思想,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技术推广到农户中。
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及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山山水水。2005年以来,一直担任昌吉市科技特派员,沙湾县乌兰乌苏镇科技特派员,海莹养殖合作社技术指导,在繁忙的教学、管理工作同时,利用自己的畜牧兽医专业所长,积极投身基层科技服务。在担任昌吉市科技特派员期间指导昌吉市六工镇华盛兔场开展技术革新,扭亏为盈,并受到自治区科技厅专项支持。在担任乌兰乌苏镇科技特派员期间,每年为养殖户开展科技服务10余次,培训养殖户140余人次。
他倡导并创建了新疆草原畜牧业示范培训中心(阿勒泰基地、伊犁基地),组织实施了牧民定居综合技术示范培训工程、农区畜牧业模式化养殖技术示范培训工程、城郊畜禽标准化饲养示范培训工程、草原改良与保护示范培训工程、草原畜牧业特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等五项工程,搭建了服务新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大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新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他牵头开办了新疆第一个流动动物医院,一个门诊部、3辆小面包车长年奔忙于农牧团场,养殖基地,让教师轮流坐诊,为农牧民排忧解难。如今,农牧民的牲畜、家禽遇到疑难杂症,只要给流动动物医院打一个电话,很快就能得到帮助。
他指导创建了教学服务农业生产的“动物防疫”模式。他经常对他的学生们说:“你们要有奉献精神,要急国家之所急。不能光在黑板上养牛,要到养殖场去;成果不能只写在论文里,要装进农牧民的口袋里!”按照农业职业教育“专业跟着产业走,教学跟着生产走”的理念,他根据动物疫病的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每年春秋两季组织学生参加各县(市)的防疫工作,每年安排15-20个班次400-500名学生参加。近三年来累计完成170多万头牲畜的防疫任务,受到地方政府和广大农牧民好评。
他积极组织承担自治区畜牧厅主办的村级动物防疫员职业资格认证师资培训和自治区边远牧区20县市家畜繁殖工培训项目,培训内容从猪、牛、羊、鸡延展到马、驴等科属动物,年培训百余人次,为新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每年的“五一”、“十一”等节假日,他从来没有休息过,因为这个时候正是牲畜疫病防治和青储饲料加工的黄金时期,他总是走村入户,把自己掌握的先进技术和知识毫不保留、不计回报地传授给农牧民。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授、一位深受农牧民欢迎与爱戴的专家。
三、立徳树人——思想政治教育的践行者
丑武江同志用精彩演绎着自己的教师生涯,用一颗赤诚的心去铺就学生的成材之路,不仅解学生的学业之惑,还全心全意地解她们的思想、生活、人生之惑。
在新疆这个民族众多、文化多元,边情复杂的地区,经营和创造未来的学生们,合格的政治素质是角逐历史胜负、边疆安定的关键因素。
“教育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技术,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学会做人。” 丑武江如是说。
丑武江同志从教24年,担任6届班主任(18年)。在班主任工作中尽心尽力,注重言传身教。他帮助学生制定年度计划、学期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将大目标细化为每一天的小目标。同时他也把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向全班学生公布,常年坚持与学生一同上晚自习,让学生监督自己,在与学生肩并肩的努力中,一起品尝收获的乐趣。对于后进生,他从不放弃,或下课的路上,或晨练的操场边,甚至雪后昏黄的路灯下,都是他和学生结伴而行的身影,一个个关心,一个个叮嘱,通过情感的交流,引导他们爱学习,会学习,不断提高学习。

作为专业带头人、分院院长,他工作繁忙,但仍坚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008年至今,三年时间里,他为学生开展“形势与政策”“就业与创业”等讲座30余场次。他牵头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党的教育启蒙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动物科技分院大一新生100%接受了教育,出现了大学生在勤工助学棉花地里撰写入党申请书的火热场面,98%的大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0%的大学生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动物科技分院学生党建工作为基础,探索形成的大学生党建“三五”新模式,破解了高职院校学生党校难题。《中国教育报》以《新疆农职院破解学生党建难题》为题,进行了全面报道。
实践教学比重大,学生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一线度过,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适应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新要求,丑武江和他的团队在实践中建立了“三位导师制”,既学校班主任、专业指导教师、企业技术员三位一体开展德育教育。通过2006——2009年部分班级学生实践,获得了巨大成功,真正实践了“德育服务于生活”,有效地转变了以往学生身上“言行不一”、“知行脱节”的现象。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丑武江的精心培育下,动物科技分院走出了一批优秀毕业生,有全国“三支一扶”先进个人努尔扎提·哈那提别克,火海中救人的英雄吾木提别克,见义勇为的好少年塔瓦群体……

卓立潮头,春花秋实。丑武江同志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众多荣誉。曾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师;昌吉州“优秀教育工作者”;2007荣获“自治区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8年,他荣获了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所带领的团队荣获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013年,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岁月悠悠,人生无悔。丑武江总是说:所有的成绩都没有永恒,所有的荣誉都没有专利,唯有不断地进取,才能让生命充实、让人生闪光。